主页 > imtoken怎么用 > 央行盛松成: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

央行盛松成: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

imtoken怎么用 2024-01-26 05:12:13

近年来,诞生于互联网世界的虚拟货币越来越受到关注。虚拟货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网络或相关电子设备中,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它没有物理形式,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使用范围有限。最初,虚拟货币只能在互联网上购买虚拟商品,例如网络游戏中的装备和服装。不过目前虚拟货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比如Q币、百度币、盛大优惠券等,使用范围也超出了虚拟商品的范围,可以用来购买一些物理对象。虚拟货币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流通的交换单位。其中,2009年出现的比特币(Bitcoin)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广泛,其用途已从互联网渗透到现实世界。

比特币具有没有物理形态的虚拟货币、数字化存储和支付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传统虚拟货币不具备的特点:无中心化发行人、数量有限、完全匿名、交易不可追踪等。2013年,我国“BTC中国”网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开始思考虚拟货币是否真的是货币。有人认为比特币的出现是对当前货币体系的巨大挑战,甚至有人称其为“未来的黄金”。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是实物货币。 此后,中国市场比特币价格快速下跌,三周内下跌约60%,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大幅下跌。事实上,从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很难成为货币。

其实,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货币去国有化思想早在1970年代就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提出,但实践证明,这种思想只是一种经济乌托邦。就是这样。

一、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换商品的媒介

在众多货币定义理论中,货币功能主要有两种概括。货币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商品交换媒介的观点。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他还说,“在商品世界中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其(货币)特有的社会功能,从而成为其社会垄断。”根据马克思的货币定义理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固定函数。特殊商品是具有价值计量、流通手段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支付手段功能的金融资产。美国钱币经济学派的主要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代表了货币是价值或财富的另一种观点。他将货币定义为“将购买行为与出售行为分开的购买力的临时居所。”

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明显标志,尤其是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货币价值尺度的功能归根结底是服务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在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衡量价值的作用。正是为了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才需要起到衡量价值的作用。虽然货币可以作为保值手段,但不能说保值手段就是货币,因为除了货币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保值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货币被用作交换媒介,它必然充当价值储存手段”。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价值储存的功能只是其作为交换媒介功能的自然衍生。

二、货币是一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集中体现,国家信用是现代货币发行的基础

货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演变而发展。在金属货币时代,金银以其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高、易分割、易携带等天然特性,逐渐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 金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同时具有货币属性。然而,黄金储量和生产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随着社会商品总价值的不断增长,黄金储备无法满足货币发行的需要,这是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与金属价值完全分离,成为概念上的计量单位。货币价值由内在价值决定的金属货币体系,已发展成为货币价值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国家根据全社会商品生产和贸易的需要,发行本位币,依法保障本位币的流通。纸币是各国标准货币的实现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单一媒介纸币可能会发展成电子货币等多种媒介,但货币的本质没有改变,即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流通手段。标准货币是一个国家内普遍接受的商品交换媒介,也是社会财富的总代表。

从货币发展演变史可以看出,国家信用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基础。在金属钱币流通期间,国家利用政府信用保证金属钱币重量准确、成色足,避免了不同机构、不同标准发行的钱币流通给经济活动带来的不便。在信用货币时代,信用货币的价值不取决于任何商品的价值,而主要取决于货币发行者的信用。标准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律补偿性和强制性,是标准货币发挥货币功能的价值基础。

历史上,一些政府滥用其发行货币的权利。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央行直接为财政赤字融资,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对国家信用造成极大损害。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 1970年代,经历经济“滞胀”的西方国家再次提出央行独立问题。此后,西方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确保央行履行物价稳定职责。尽管央行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在理论界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央行独立性的增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在1980年代后有所改善。控制,这些国家基本杜绝了恶性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普遍提高加强了现代货币的信用基础。国家信用仍然是现代货币发行的基础。

三、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银行信贷和市场利率,间接影响总需求,以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一系列措施。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广泛,与物价、收入、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密切相关。正如凯恩斯所说,“货币经济的特点是,在这个经济体系中,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就业方向,还会改变就业数量。”可见,现代货币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与同样是总量调节方式的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微调作用更加明显。税收、国债、预算收支等财政政策措施,在一定时期内确定后较为僵化,不易改变,而货币政策相对灵活。经济金融运行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货币当局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以应对形势的变化。

当代各国央行都充分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西方主要国家近几十年的宏观调控实践证实了“货币政策至关重要”,人们对货币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二战后,西方国家采纳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利用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在战后产能大量闲置的情况下,这一政策应用帮助西方国家走出了萧条,保持了20多年的经济繁荣。 197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垄断和西方国家经济体制内部矛盾的积累,各国普遍出现了高通胀和经济增长相对停滞的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纷纷采纳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开始重视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货币政策在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应对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效显着。

这是体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典案例,也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化解危机的最新实践。

可以说,货币政策是一国调整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与税收、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一样,是现代国家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国家这个社会组织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会一直存在。

四、比特币不是真正的货币

(一)缺乏国家信用支持,作为标准货币难以发挥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

首先,比特币作为货币没有价值基础。比特币是使用复杂算法生成的一串代码。与黄金不同,它不具备自然属性的价值。这是所有虚拟货币最大的特点,即“虚拟性”。比特币能否具有价值并成为一种交换媒介,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信任。现代信用货币(纸币)代表国家信用,实际上代表了全社会商品的生产和交易。即使发生通货膨胀,只要不是无法控制的恶性通货膨胀,顶多会侵蚀一国货币的信用,但还是有基本信用保障的。只要国家机器运转正常,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就能让公众对标准货币产生信任。比特币不仅本身没有价值,也没有国家信用支持,也没有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保障,因此不具备货币的价值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宣布比特币为非法货币,比特币将无法在国内流通,也无法承担交换媒介的功能,甚至可能一文不值,甚至难以发挥作为价值储存。央行等五部委下发《通知》后,比特币价格暴跌,不少商家宣布不接受比特币支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其次,比特币没有法律上的补偿和强制,其流通范围有限且不稳定。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其他虚拟货币,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兑换商品或者完成支付,但并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可以兑换商品,比如我国历史上的粮票、布票。日用品可以大范围公开或半公开交换,但从来没有人将粮票和布票定义为货币。货币成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基本条件是其普遍接受。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支持,接受比特币支付完全是随心所欲。起初,比特币主要用于互联网,可以用来购买网络游戏中的各种设备或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商品。后来,一些实体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然而,随着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天仍在炒作比特币的商家很可能会宣布他们不会在一夜之间接受比特币。可见,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支持,比特币的流通范围有限且不稳定,难以真正发挥流通支付方式的作用。

同样,比特币的可替代性如此之高,以至于很难以固定的方式充当一般等价物。在金属货币时代,金银作为货币的独特性是由其天然属性决定的。经过千百年的检验,“货币自然是金银”;在信用货币时代,一国标准货币的唯一性是国家法律。的。从技术上讲,所有虚拟货币的生成、交易、存储等方式都不是独一无二的。比特币也是如此。任何有自己的挖矿算法、遵循P2P协议、受到限制、没有中央控制的数字“货币”都可能取代比特币,比如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莱特币。可见,比特币既没有独特的自然属性,也没有法律赋予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因此很容易被替代,也很难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二)数量和规模都有上限,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比特币的生成过程完全是基于技术原理而非经济原理,其上限和达到上限的时间在技术上是固定的,即2140年2100万的上限。数量有限是很多人认为比特币优于其他虚拟货币,甚至可以与黄金媲美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因为数量有限,比特币很难成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换媒介。

首先,有限的比特币数量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存在矛盾。如果成为标准货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当局发行主权信用货币,并通过货币政策对其进行调整,使货币供应量满足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比特币的总量和供应速度由算法决定,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无关。如果比特币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准货币,虽然理论上消除了当前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供应过剩的问题,避免了通货膨胀,但相对稀缺的总量一定无法适应不断膨胀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需求会导致通货紧缩,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也是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

其次,比特币数量有限,大大降低了比特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功能,更有可能成为投机的对象,而不是交换的媒介。正是因为数量的上限,人们才意识到被囤积起来的比特币可能会升值,持有比特币的人更愿意储存起来,而不是用它们来购买其他商品。结果,比特币最终将退出流通并失去其货币。交换媒介的功能成为炒作的对象。虽然一些商家现在愿意接受比特币,但很少有人真正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和购买。例如,当上海的一处房产打着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旗号进行预售时,没有买家愿意用比特币支付房子。商家不承认比特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而是想用比特币换取升值,或者用比特币做广告。投资者更多地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以赚取买卖差价。这直接背离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本质。

(三)中央调节机制的缺失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格格不入。

所谓“去中心化”,没有中心化的发行和监管机构,是比特币的另一个特点,被认为是比特币优于其他虚拟货币的重要原因。而以货币当局为核心的中央调节机制是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首先,比特币没有中心化的发行人,容易被过度炒作,导致价格波动过大。价值的相对稳定是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现代信用货币受国家货币当局监管,自身价值不会剧烈波动,不可能被恶意炒作。另一方面,比特币缺乏标准货币的中央调节机制,币值波动难以平滑;币值的剧烈波动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进一步助长了过度投机,形成了恶性循环。历史上没有一种货币的价值波动像比特币那样剧烈。三年时间,比特币升值近 5000 倍。 2013年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中国市场上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最高时达到7000多元,随后暴跌至2000多元。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其不可能成为一种面额货币和一种流通手段。对于大多数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品来说,价格货币仍然是国家的标准货币(美元、人民币等),比特币需要兑换成成本货币才能支付。如果以比特币计价,很难想象一个商品今天是 100 个比特币,明天是 200 个比特币。

其次,比特币不受货币当局控制,难以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比特币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没有中央调节机制。其发行、流通和管理不属于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没有人有权改变比特币的供应量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甚至没有中间机构来记录比特币。交易信息。因此,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量来调整宏观经济。

虚拟货币打上了现代科技的烙印,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对货币支付功能的要求,包括便捷、快捷、低成本。然而,人们只看到虚拟货币和标准货币在外观上相似,误认为前者是后者的扬弃,甚至断言前者将取代后者。事实上,方便、快捷、低成本并不是虚拟货币的特权。信用卡、网上银行等实际货币的电子载体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而银行系统支持这些电子标准货币,更加方便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改变人类社会的形态,但任何技术都不能代替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正如计算机不能代替人类的思维一样。近几十年是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但也是人类思想家出现的时代吗?过去几十年是数学技术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年代,但为什么人们仍感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缺失,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五、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想法不可行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货币去国家化的思想。货币非国有化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 1970 年代提出的。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发达国家的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度相继被废除,央行在货币发行方面获得了更多主动权。然而,由于中央银行不独立,货币发行容易受到政府干预。通过直接为财政赤字融资,西方国家普遍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多种观点:一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强调对货币数量的控制。受此观点影响,各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建立通胀目标制等。其次,哈耶克提出了货币非国有化的思想。核心论点是,只有废除政府对货币创造的垄断,才能稳定物价水平。哈耶克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允许几家私人发钞银行发行不同的货币并进行竞争。每家发钞银行都对自己的货币供应进行监管,目的是稳定选定一揽子商品的价格。

一篮子商品的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货币之间的汇率随时随货币价值而变化。哈耶克认为,在允许公众自由选择的条件下,公众会选择持有或使用币值稳定的货币,而放弃币值不稳定的货币。因此,发钞业务的竞争促使各发钞银行不断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稳定币值,从而达到稳定的价格水平。

但是,哈耶克设想的非国家货币体系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操作,他的货币非国有化想法很难成为现实。哈耶克本人也承认,“这个方案也留下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没有现成的答案。”

(一)私人货币缺乏坚实的信用基础。

一是非主权信用难以超越国家信用,以民营发钞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民间货币难以替代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本国货币。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价值是以货币发行者的信用为基础的。国家主权信用普遍高于任何国内机构的信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也遵循企业评级通常低于东道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则。从历史上看,金融机构破产的概率远远大于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破产的概率。 1990年代霸菱银行的破产,以及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表明大型金融机构并非“大到不能倒”。因此,以私人发钞银行信用为基础的私人货币难以替代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本国货币,具有法律赔偿性和强制性。

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民营发钞银行的信用缺乏有效约束。哈耶克认为,人们会通过理性思考从几家相互竞争的民营发钞银行的货币中选择币值稳定的货币,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会自发地制约发钞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然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早已打破了在完全信息情况下自由市场的假设。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在现代金融领域更为普遍和突出。面对海量复杂的金融信息,公众难以识别出较好的发钞银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发钞银行的信用缺乏有效约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市场,以营利为目的的发钞银行可能会自觉投放更多货币,不容易被公众注意到。由于缺乏有效约束,私人货币的信用基础并不稳定。因此,私人货币制度不仅不能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而且没有合法的补偿,公众的持币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二)在同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可能有多种货币以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兑换比例同时流通的货币体系。

首先,货币价值标准不统一。哈耶克建议使用一篮子商品价格作为货币价值的衡量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愿意或偏好选择的一篮子商品并不相同,同一种商品对不同人群的重要性也不同。所以,不同的人群会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同一种货币的价值,所以人们选择货币的结果也会不同。货币价值标准的不统一,由此导致的货币兑换比例的不统一,会造成价格体系的无序和经济体系的混乱。

其次,多种货币同时流通,汇率随货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会造成定价的不确定性,给经济活动带来不便和损失。在正常的、广泛的经济活动中,想象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汇率随时变化是不现实的。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功能。方便、快捷、低成本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当多种货币同时流通,汇率随时可能出现波动时,价值尺度的不一致会造成定价体系的混乱,给经济交易、会计核算、和经济计算。不确定。这不仅会增加经济活动的成本,而且还可能导致经常性的汇兑损失,从而破坏和破坏经济体系的稳定。

(三)私人货币的调节机制存在缺陷,难以维持价格稳定。

首先,由于非发钞银行信贷创造的存在,发钞银行难以控制整个货币供应量。显然,并非所有银行都能发行自己的货币。在哈耶克的设想中,除了发行银行之外,还有大量的银行不能发行自己的货币。这些非发钞银行只能接受以发钞银行的货币进行存款和贷记。非发钞银行的经营活动也创造信用,但不受维持币值稳定的约束。发钞行也难以控制非发钞行的经营活动,单靠发钞行无法有效控制整个货币供应量。

二是发钞银行难以应对大规模赎回和货币需求剧增的情况。哈耶克设想纸币发行者可以通过扩大或收缩其资产侧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发钞行的业务调整或许能满足货币供给调整的需要,但一旦出现大规模赎回,货币需求剧增,发钞行就会举步维艰。来处理。 In the event of inflation, the banknote issuance keeps the value of the currency stable, and it will have to quickly withdraw its large investment to buy back its own currency, or shrink its lending activities. In the short term, the scale of credit, especially medium and long-term credit, is difficult to shrink rapidly, and note-issuing banks can only rely on asset realization to reduce money supply. If multiple note-issuing banks do this,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a large number of assets to be quickly realized, and the financial market will fluctuate violently. Conversely, when there is deflation, public demand for the currency can increase dramatically. In order to increase currency issuance, note-issuing banks need to quickly make large investments or increase the scale of lending, which may exceed the bank's business adjustment capabilities and make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dditional currency issuance in the short term.

Third,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price stability only by adjusting the money supply. In Hayek's scenario, the stability of the basket of commodity prices is the goal of money supply regulation, and the money supply needs to respond immediately to any changes in the basket's commodity prices. In fact,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money supply on the prices of different commodities is not the same. If the commodity basket contains commodities whose prices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 money supply, or the fluctuation of commodity prices in the basket is caused by contingent factors, it will only be determined by private The adjustment of the money supply of the banknote bank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price stability.

To sum up, currency is inseparable from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odern credit currency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As long as the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does not undergo fundamental changes, a currency system based on national credit will exist, and Bitcoin and other virtual currencies will not become the standard currency of a country, and thus will not become currencies in the true sense. The idea of ​​currency denationalization embodied in Bitcoin is nothing but an economic utopian idea.

The concept of currency denationalization and the design of its currency system have many flaws in theory and are not operational in practice.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silence, this concept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gain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Bitcoin, which in a sense reflects people's concerns about inf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redit currency and their desire for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nchor". Although the idea of ​​currency denationalization is not feasible in the actual economic operation, it warns people that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must conform to economic law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economy operation. Centr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liquidity management, rationally regulate money supply, and keep prices basically stable; they should reform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eliminate the root cau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